中国比较文学基本信息:
刊名:中国比较文学
ComparativeLiteratureinChina
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
主办单位:上海外国语大学;中国比较文学学会
主编:谢天振
周期:季刊
出版地:上海市
语种:中文;
开本:大32开
ISSN:1006-6101
CN:31-1694/I
创刊时间:1984
单价:18.00
定价:108.00
复合影响因子:0.321
综合影响因子:0.224
中国比较文学期刊荣誉:
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和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》来源期刊、《中国期刊网》和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全文收录期刊
中国比较文学期刊收录:
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、中国知网收录、维普期刊网收录、万方数据库收录、中文核心期刊(2011)、中文核心期刊(2008)、中文核心期刊(2004)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(2008年版)、本刊MARC数据、本刊DC数据、国家图书馆馆藏、上海图书馆馆藏
中国比较文学主要栏目:
专论、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、中外文学关系、作家与作品、翻译研究、比较文学教学、一家言、国外比较文学研究
中国比较文学联系方式:
地址: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内
邮政编码:200083
电话:021-65311900-2625
邮箱:shccl@
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信息:
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、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深圳大学联合主办,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面向国内外比较文学界、及时反映本学科前沿信息的国际性专业学术期刊,同时适合高校文科专业师生、各省市社会科学院(所)的有关研究人员及广大中外文学爱好者阅读。
本刊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比较文学专业期刊。关注国内外文学理论、思潮、流派、作家及作品的研究;致力于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研究;关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、翻译研究、跨学科研究及比较文学教学研究;及时反映中外比较学界研究和出版的最新动态和信息。
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稿件要求:
《中国比较文学》欢迎下列稿件:
一、研究比较文学理论,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文章;
二、对世界各国的文学理论、思潮、流派、作家及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;
三、研究中国作家受外国文学影响,(更欢迎作家本人撰写外国文学对自己影响)的文章;
四、研究外国作家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文章,以及国外研究中国文学的成果和有关情况的评述介绍;
五、当今国外比较文学界有代表性的、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的译文和其他有关专著的摘译或介绍;
六、有关当前比较文学教学研究的成果(教学法、教学经验、教学效果等);
七、与比较文学有关的各种资料(比较文学新术语解释、比较文学家小传、比较文学新书目、比较文学史料、比较文学界动态报道等);
八、反映当前国内外文坛新人、新作、新动向的文章(随笔、评论等);
九、翻译研究(如:文学翻译现象分析、翻译文学在民族文学中的影响、作用等);
十、其他。
来稿力求短小精悍,论文一般请勿超过一万字,并请作者附300字左右的“内容提要”(供翻译英文提要使用,欢迎作者本人直接提供英文版提要)。
稿件请用稿纸单面横向书写清楚;外文请写成印刷体或打印;引文核对无误,并详细注明出处,包括作者、书刊名称、页码、版本等,顺序置于全文末尾后面(尾注);译稿请附原文。
打印稿往往错漏较多,凡投打印稿者,请作者认真负责地校对无误后,再寄给本刊。
来稿一般三个月之内答复作者;若四个月未得到答复,作者可自行处理。来稿一经刊用,即寄稿酬,并寄样刊一本。来稿请写明真实姓名及工作单位,发表时署名由作者定夺。
中国比较文学常见范例:
“存在编码”:米兰·昆德拉文学语言观阐释---谭学纯
论狄公案故事的中西互动---魏艳
翻译“他者中的他者”:一种策略上的本质主义-透视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翻译诗学---郝琳
从比较文学到电影研究-鲁晓鹏教授访谈录---李凤亮
文化研究的翻译与旅行---李根芳
走向新的整合---张辉
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到了中国---王向远
比较文学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---刘康
回到自身的学术处境和问题意识---陈跃红
比较文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---张英进
比较文学的危机和世界文学的兴盛---王宁
失败的预言过时的药方---曹顺庆王蕾
巴斯奈特同谁“较劲”、又同什么“较劲”?---孙景尧段静
“文学”与“比较文学”同在共存---严绍璗
“学科之死”与学科之生---乐黛云
探索傅雷的精神世界-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暨“傅雷与翻译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---高方
在对话中寻求未来生机-第五届“北大—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”纪要---钟厚涛
中西文化的激情碰撞与对话-评段怀清《白璧德与中国文化》---马岩
中国现代文艺大语境下的“先锋派”探询-读唐小兵《中国先锋的起源:现代木刻运动》---胡荣
对中国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的反思---朱静宇
异域情调·故国想象·原乡记忆-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形象及其批评---唐海东邬晓丽
“翻案”与日本古代小说创作方式的演进-以《浦岛子传》和《日本灵异记》为例---杨彬
西风东渐-论法国象征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对俄国象征主义的影响---郑体武
李德懋诗学观与王士祯诗学观之比较---徐东日
西方思想的中世纪基础---恩斯特·R·库齐乌斯陈纳
文化与政治:白璧德人文教育观的双重面相---张源
新人文主义:西方背景及中国场域的概念论辩---朱寿桐
从《百年一觉》看晚清传教士的文学译介活动---何绍斌
抗战时期1931-1945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及其影响---文军王晨爽
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---苏珊·巴斯奈特黄德先